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市林业园林系统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勇担责任、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0年工作回顾
全市林业园林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以赴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林业园林事业发展,积极发挥绿委职能,扎实推进园林景观品质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市国土绿化美化的质量不断提升,让广州花更红、城更美、生态更宜居。
(1)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实生态家底
白云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成效突出。发挥市还绿于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牵头抓总职能,推进工程顺利实施。白云、天河、越秀区拆除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92.44万平方米,建成开放串联8个公园的“云道”6.2公里。新建、改造提升14个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完成白云山16条进山通道的环境整治。实施白云大道、同泰路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33.74万平方米,白云山门户景观及周边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建设广州花园,核心区芬芳花谷、前置区麓湖南入口景观节点基本建成。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丰硕。全市造林与生态修复6.5万亩,建设森林经营样板基地6个。开展6个森林小镇创建,绿化美化乡村29条。完成廊道节点质量提升159.3公顷,栖息地生境修复237.4公顷。新增湿地保护小区32个。完成珠江口红树林恢复100公顷,建设沿海基干林带30公顷、生态片林100公顷、湿地岸线修复10千米。海珠湿地生态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建设十里十景主题园,形成19.8公里美丽碧道,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新成员。
林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和旅游线路,培育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9条线路入选省森林旅游100条特色线路,4个森林旅游点入选省森林旅游100个新兴品牌地。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完成集体林地林木流转交易48宗,成交金额1.17亿元。
(二)聚焦吉祥花城建设,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
传承千年花城文脉。在布局上下功夫,优化空间结构,着力种花树、添花景、增花量,扩大花城花景赏花规模,种植开花乔木5万株、建成赏花点10个。在品牌上做文章,精心策划办花节,汇聚全市力量,成功承办第34届全国荷花展,举办第27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云台花展等国内高水平花事活动,擦亮“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品牌,赋予千年花城时代内涵和活力。广泛宣传报道花城建设成果,刻画了花开广州、热情好客的城市风貌,擦亮“听见花开”的品牌。
立体绿化扮靓花城。全市新增立体绿化10万平方米,350公里绿化美化天桥成为全国最长的城市空中花廊,立体绿化成为广州靓丽的风景线。创新立体绿化形式,在珠江两岸等重要节点开展墙体绿化。
(三)精心营造城市景观,颜值品质更加兼备
优化城乡景观品质。打造一江两岸三带核心区景观,完成临江大道2公里碧道建设。全要素推进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提升道路绿化品质57条,改造绿地82.26万平方米。新增绿道43公里,绿道、生态景观林带共同织成美丽廊道。
提升公园景观品质。基本完成洲头咀公园、磨碟沙公园提升工程建设、8个公园的拆围透绿。建成开放二沙岛体育公园,建设公园足球场地25块,新建改造公园厕所15座,完成8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四)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提升法治水平。在全省率先制定施行《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颁布实施《广州市古树名木迁移管理办法》《广州市处置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补偿办法》等地方性法规配套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厉打击涉绿涉林涉野违法犯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林业园林行政案件680宗。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深化行业改革。推进增城区“林长制”试点区建设,成效突出,为全面实施“林长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做好省级行政权力事项承接,推进落实简政放权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整合优化全市自然保护地,构建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
强化资源保护。加强使用林地定额管理,严格落实林木采伐限额制度,保障重点项目使用林地,全面落实森林督查工作,核查整改违法图斑196个。打好违法建设侵占林地治理攻坚仗,拆除林地上的违法建(构)筑物面积28万平方米。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完成全市省级生态公益林落界,开展市级生态公益林完善落界和天然林核定落界工作。落实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
保障广州平安。健全森林防火工作机制,狠抓森林防火工作,火灾发生率、受害率远低于省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全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坚决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完善规划指引。编制林业园林建设项目近期实施计划(2020-2022年)。出台市绿化发展指导意见、城乡绿化美化技术指引、行道树技术工作手册等,为全市林业园林提供行业建设标准。组织全市范围业务培训15次,参训人员2734人。
加强科技保障。积极创建平台,建成国家级生态科研平台——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推进智慧林业园林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公园和重点林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发建设树木挂牌系统,推广应用绿化巡查APP,构建森林资源、园林绿化、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乡绿化智慧管理体系。
增进民生福祉。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动态增长机制,2020年财政投入补偿资金3.73亿元,惠及200万林农。全市公益林承保覆盖率保持100%,商品林承保面积逐年增长,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新增口袋公园43个,打造家门口的绿色休闲空间。打造从化莲麻小镇、增城莲塘村等乡村旅游线路。圆满完成对口帮扶任务。加强义务监督员队伍和政务窗口建设,市民群众满意率达93.6%。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建水平有新突破
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组“第一议题”、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筑牢思想防线。
提高党建质量。注重制度建设,修订印发党组工作规则、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以模范机关创建和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用心用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白云山和越秀公园获得“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丰富党建形式。组建党建协作片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主题党日+X”活动。与建设银行开展党建共建,为行业提供100亿元的信贷额度。
注重党建引领。全市公园景区疫情防控部署周密、管理精细,动物疫情防疫精准施策、养殖场退转有序。党员干部战斗在一线,涌现出一批“党员先锋岗”和“共产党员岗位标兵”。
严肃正风肃纪。以纪律教育月、专题警示教育等形式,持续开展警示教育。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化解、查处各类矛盾隐患和问题。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林业园林人团结奋斗的智慧和汗水。各区在林业园林建设中各具特色,亮点纷呈。越秀区高标准建设人民公园,海珠区引入社会资金高标准建设公园足球场、精心打造海珠湿地,荔湾区以党建引领开展邻里花园攻坚行动,天河区精心承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并引进国内外月季优良品种,白云区发挥儿童公园资源举办多场特色活动,黄埔区超额完成花卉花景布置任务,花都区足额配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实现一卡通到户,番禺区东新高速绿带铺设水管为行业树立标杆,南沙区花景建设亮点纷呈,从化区的森林督查图斑核查工作得到国家林草局检查组表扬,增城区在林长制试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成效明显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看到需要补齐的短板:一是园林绿化品质化艺术化水平不够高;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够高,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不够理想;三是行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林业园林的行业文化缺少经营;五是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二、“十三五”工作成效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园林人砥砺奋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园林绿化品质不断优化,城市花景建设亮点纷呈,花城品牌更有含金量,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期完成,园林绿化管理更加精细,森林资源保护有力,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行业建设保护出新出彩,儿童公园、绿道、天桥绿化、绿化信息化等工作成为全国行业知名品牌,森林督查、森林保险、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白云山、越秀山、海珠湿地、花都湖、一江两岸核心景观建设成效显著,种植主题花树40万株,常年重要道路花卉布置保持2.4万平方米,承办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举办2019国际花卉艺术展暨中国插花花艺展、广州园林博览会,提升花城国际美誉度、知名度。新增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3个、口袋公园150个、森林碳汇25万亩,创建森林小镇12个,建成绿道8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728公里,乡村绿化美化506条。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15年的36%、41.53%、16.5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5.52%、18平方米,形成全市“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等国家级荣誉,连续3年获得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市林业园林要以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为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林业园林高质量发展,实现“森林环城、绿廊织城、公园满城”的美好图景,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无穷魅力。
(一)优化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提升北部生态涵养、中部城市森林和南部沿海防护三大森林生态片区,打造流溪河—南沙湿地、白云山—王子山、白云山—小楼、白云山—增江等四条绿色景观廊道,建设保护白云山、海珠湿地、南沙湿地三大城市绿核,探索打造长约160公里的城市生态翠环,塑造精品珠江景观带,优化形成“三片四廊、一环一带三核”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
(二)建设活力普惠的花园城区。打造彰显花城活力的中心城区。全面升级中心城区公园功能、设施与景观,结合城市更新,大力完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加快社区儿童游憩场地建设。持续推进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大力推广立体绿化,优化完善新旧中轴线绿化景观品质。提升花景品质,打造历史街区、门户枢纽特色花景。重点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六大片区景观建设。建设蓝绿交融的南沙副中心。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系统,突出蓝绿交融特色,塑造滨海城市景观。营造森林环抱的外围城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和保护性利用,保护完整山脊线,推进重要滨水绿道贯通和景观优化,加强公园联通,打造生态宜居的外围城区形象。
(三)建设绿色富民的美丽乡村。巩固提升森林城镇建设,促进均等化绿色服务,每个行政村至少构筑一条特色林荫路、一个村级小游园、一片乡村风水林。打造一批“古树美、庭院美、村庄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绿美古树乡村。着力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四)建设效益多元的森林湿地。构筑健康稳固的生态屏障。携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和沿海防护带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先行先试开展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建设。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加强湿地和红树林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湿地景观风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激发惠民富民的绿色潜能。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培训等产业,强化森林湿地资源的经济效益,推进绿色惠民富民。
(五)增强行业治理效能。全面推行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林业园林领域探索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工作协同,压实工作责任,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园林科技创新及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构建广州花园城市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为核心的一体化研发产业示范体系。
三、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林业园林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围绕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核心任务,以推动林业园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增强森林生态效能,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化艺术化水平,打造均衡共享的绿地休闲空间,示范引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
(1) 市区联动,实施绿化造林专项行动。一是加快美丽廊道绿带建设。打造美丽廊道景观,重点建设机场高速等9条高快速路、国道两侧绿带景观。二是全面推进市区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全面施行《广州市行道树技术指引》,完成白云大道等8条市管道路、183条区管道路绿化品质提升。三是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每个区新建口袋公园3-5个。四是开展乡村绿化美化。选取100条美丽乡村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完成3个绿美古树乡村建设。五是建设森林生态修复示范区。加强大径材培育和优质树种推广应用,完成6.3万亩营造林任务。探索“人工+自然”生态修复新模式,开展示范区建设。
(二)攻坚克难,高质量建设重点工程。一是持续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还景于民和广州花园建设。制定拆违清单及时间表,重点推进缓冲区拆违。全面完成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二期)和白云山南门岗改造提升工程,实施白云山景观廊道建设工程,构建白云山慢行系统。推进金贵村全面改造首期工程,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广州花园锣鼓坑片区主体建设。二是提升海珠湿地品质。完成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提升等3大工程,启动智慧湿地项目建设,谋划国际湿地馆建设,申请认定国际重要湿地。同时,借助科研院校力量组建湿地研究院。三是推进广州国际会议中心绿化建设。规划实施生态公园环境提升工程和精品游线环境提升工程,提升白云山西部游憩活力。四是优化一江两岸景观品质。完成洲头咀公园提升、磨碟沙公园改造项目,推进临江大道东延线沿江景观绿化工程前期工作。
(三)彰显特色,加大花景建设力度。一是注重花景营造。强化赏花点管养提升,夯实现有140个赏花点建设成果,各区打造1-2条特色景观路。加强花卉景观布置,各区布置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推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工作。二是推广立体绿化。构建桥梁绿化建设管养技术体系,加快研发新品种,各区新增立体绿化不少于1万平方米。三是擦亮花事品牌。按季节打造主题花景,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及春节“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等各类节庆特色花事活动,打造“一园一品”精品文化活动。同时采取将高端品牌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加强与英国切尔西花展的合作,引进世界花展高端品牌,实现优势叠加,提升广州花展品牌形象。组建园林花卉研究院,推动广州园林花卉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公园文创品牌。
(四)为民服务,增强绿色惠民效能。一是优化景观品质。开展“一园一大师”品质提升工作,完成公园拆围透绿年度任务,建设公园缓跑径24公里、公园园道32公里,在全市公园打造30处落羽杉景观片区。提升220公里绿道品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园景区配套,完善便民驿站、公共厕所、急救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实施公园设备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开展公园垃圾分类,推广绿化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全市新建、改建公园厕所52个,完成植物挂牌年度任务,开展公园科普教育活动2场。三是推进产业利民惠民。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推进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创建3A级景区和白江湖森林公园开园,推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广东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水润山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监测,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完成生态公益林投保全覆盖。
(五)生态优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林长制。推广增城区“林长制”试点经验,在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
编制市、区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年—2035年)》和“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加强林地定额管理,落实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护林员网格化护林模式。二是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公益林和湿地管理水平。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方案编制、发展规划编制、勘界立标,推动法律法规修订。继续开展市级生态公益林落界和天然林核定落界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资金监管,制定广州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方案(2021-2025年)。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三是加强森林灾害防控。落实《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强化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和执法检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开展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等有害生物防治。四是加大查处侵占林地资源的违法违规建设的力度。打击侵害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
(六)高效规范,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一是加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制定印发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州市林业园林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强绿化巡查,提升绿化养护标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持续开展公园分类分级评定,更新完善公园名录,加强公园服务项目效能监管。二是狠抓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落实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岗位责任清单,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林区巡查管控,推广森林“防火码”。抓好清明、重阳等重要节假日的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三是深化林业改革。深化完善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广州城市生态站、国家城市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申报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强化新优植物培育、立体绿化、古树名木保护、绿地生态修复等技术攻关;加强与林业园林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五是加强法治和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调研评估,推动林业园林地方性法规修订。深化林业园林“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应用,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七)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二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聚焦新时代林业园林工作的使命任务,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在各项重大任务中检验锤炼干部。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模范机关创建和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互融互促。四是持之以恒反腐肃纪。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范各类隐形变异问题。深化标本兼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完善行业监管措施,促进干部担当作为。五是加强服务监督工作。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及时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抓好建议提案办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民主监督;多渠道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林业园林建设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