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文件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254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4-25 17:52:34 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A类

穗林业园林提【2023】34号    

雷爱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广州古树名木的建议》(第20232254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及各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通过电话、微信多次沟通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您对古树名木所代表的科学研究、历史文化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对我市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具有启发意义,我们将积极采纳,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古树名木是城市记忆、乡愁、文化的载体,我市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及立法保护作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重要工作内容。《广州市绿化条例》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篇,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均纳入保护。

  一、严格遵循养护规范和标准

  我市先后制订并印发《古树名木技术保护规范》和《古树名木健康巡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贯彻《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市各区按照“一树一策”原则,严格落实古树名木日常管护。包括对古树枯枝、桑寄生及附生植物进行修剪,减少树枝承重,防止断落伤人;对树干中空、树身倾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古树采用钢梁支撑,防止其断折损毁;对白蚁侵袭及时开展防治;对堆积在古树周边的杂物、垃圾进行清理等。

  二、严格古树名木迁移审批

  我市坚持古树名木原生地保护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古树名木迁移审批。对于城乡建设中确实无法避让,不得不迁移古树名木的情形,依照《广州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严格古树名木迁移条件。城乡建设应当采取措施避让古树名木,因重大公益性市政建设项目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的,才能提出迁移申请。二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审批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古树名木迁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并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将古树名木迁移审批中公众参与的形式制度化。三是强化古树名木迁移全过程管理。规定古树名木迁移前期需开展的相关方案编制工作,对古树名木迁移提出具体技术要求,明确古树名木迁移后的管养和监管责任分工,加强全过程管理。

  三、贯彻落实树木保护专章制度

  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的规定,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树木保护。一是树木保护制度化和常态化。目前,我市城市建设项目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调整、立项文件、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以及城市更新项目制定片区策划和设计方案时,需要编制树木保护专章,最大限度避免占用绿地、迁移和砍伐树木,加强对树木的源头保护。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发改、规划、住建和绿化部门协同联动,共同落实建设过程中树木保护要求。其中,发改部门在立项审批环节、规划部门在规划审批环节、住建部门在建设方案审批环节、城市更新部门在片区策划和设计方案审批环节,对相应阶段建设单位编制的树木保护专章进行严格审核,督促将树木保护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三是落实避让古树名木。目前市、区绿化部门积极协助核查建设项目内是否涉及古树名木的工作,自2022年开始已完成近300个建设项目的核查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并指导建设单位编制古树名木保护专章。

  四、实时开展动态监测

  全市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在册古树名木全部录入电子地图动态监测。越秀区将古树名木数据共享至“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平台,实现古树名木管理版图化和智能定位导航、动态管理、数据更新等功能;依托 1843 个基础网格,整合环境保洁、交通辅助、治安管理等多方力量强化日常巡查巡护,会同公安部门、属地街道探索监控视频信息共享,合力打击擅自砍伐、迁移、修剪古树名木等非法行为,查处古树名木绿化违法案件。

  黄埔区引进第三方力量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巡查、抢救和复壮工作,并组建网格巡查专责小组,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巡查和保护。同时,通过采取安装摄像头和位移传感器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全天候实时监控,对古树名木相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五、加强乡土和特色树种保护

  全市不断强化乡土和特色树种保护,留下城市记忆,为市民留下乡愁。黄埔区印发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行动方案》,制定开展古树古迹复兴计划,结合黄埔区南海神庙、玉岩书院等古树古迹,开展以古树名木探寻为主题的活动,依托古树资源建立古树公园,保护和激活黄埔文化印记,延续乡土情怀留住城市记忆。

  花都区结合古树和特色乡土树木的生态特色,因地制宜建设独具地域特色的古树公园-水口营格木林公园,园内有 3 株挂牌三级古树,约有 300 株不同规格的格木。该村村民及各级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对格木林的保护,一直以来古树群的生境以自然生态式保护管理,造就了格木林的自然繁衍。

  海珠区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现场走访邻里街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多方面多途径持续挖掘古树名木人文历史和民间故事。通过安装古树名木铭牌和警示牌,便于市民了解树木历史和故事。在小洲历史文化古村组织古树名木保护和法治宣传活动,向村民群众普及法治意识,提高古树保护积极性。在广州日报新花城媒体介绍邓世昌纪念馆的名木苹婆、波楼的古树樟树等古树名木及其相关故事记载,弘扬海珠历史底蕴,让城市留下记忆,让群众记住乡愁。

  六、提升古树名木监管水平

  市区绿化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古树名木监管水平。黄埔区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古树名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三维 GIS 信息技术,建立一树一档“一张图”,将全区古树全部纳入古树名木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强化数据采集,记录古树名木的树形特征、立地环境、生长情况变化、抢救复壮维护进度以及巡查计划,确保每株古树名木得到精准化管理。

  海珠区以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为契机,构建古树名木及绿化智管系统。该系统基于 TPUNB 物联感知架构建设,以 AIoT 为技术支撑,以智能巡检为技术手段,以事件为纽带,结合大数据、云技术以及高精度传感手段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古树实时监控画面、监测古树扰动因素,及时发现、记录、处理古树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断枝、倒伏等情况,为保障古树正常生长和处置损害古树违法行为提供科技支撑。

  白云区正在建设集城市园林绿化常态化管养、网格化巡查、专业化考评等于一体的园林绿化量化评估和动态监管模式,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信息“一张图”。全面推行树木“电子身份证”,实现精准精细智慧管理。建设古树名木保护子系统,将实现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全方位的展示、查询、维护、监督。组织开展保护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养护技术,提高保护成效。研究制定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鉴定评估、养护管理、抢救复壮等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各部门联动,形成共力,完善古树名木管理机制,持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古树名木责任体系建设。市区绿化部门以“林长制”为抓手,搭建考核平台,促进各区签订古树名木管理和保护责任协议,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责任体系,落实长效保护机制。

  二是加强古树名木数字化动态监测。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数字化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在册古树名木全部录入电子地图。部分重点区域、重点树木建设24小时监控系统。

  三是完善树木保护专章制度。市、区绿化部门与规划、住建和交通部门等部门联动,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落实古树名木避让和保护。建设单位编制树木保护专章,在规划、设计等“源头”阶段避让古树名木。完善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并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四是开展古树名木养护复壮。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试点古树名木“树医生”,对濒危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定期调查古树名木资源,挂牌保护新增古树名木。  

  五是推进古树公园、古树乡村建设。选取古树群或者古树名木较为集中区域建设古树公园、古树乡村,发挥古树公园、古树乡村休憩、科普、文化功能,为市民留下记忆和乡愁,推动古树公园、古树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六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宣传。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挖掘和宣传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营造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以主动公开。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2023年4月18日

  (联系人:熊敬华,王俊堂;联系电话:83874162,83871889 )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