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文件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对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172166号的会办意见(穗林业园林提[2017]3号)

发布时间:2017-02-19 16:00:00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江枚元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涝能力的建议》(第20172166号)收悉。我局十分赞同代表提出的通过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来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的建议。经认真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的作用。绿地也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不能夸大绿地的作用,绿地海绵作用的发挥需要依靠绿地下的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提高城市防涝能力,更重要的是各类要素共同发挥海绵功能。我局作为"市海绵办"成员单位,结合在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前期规划编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我局已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0-2030)、《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下一步将融入更多低影响开发理念。

  二、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大力推广低影响开发技术。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现状,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推进公园雨水调蓄利用系统建设和屋顶绿化建设。

  (一)推广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通过沿江景观带核心段的"二沙岛东端绿地景观绿化建设"、"临江大道景观绿化及缓跑径建设工程"等项目,把海绵城市(LID)技术融入到公园改造中。通过设置植被缓冲带、采用透水铺装、增加植草沟等建设方式,适时推行下凹式绿地、建设雨水花园,进一步增强公园绿地滞蓄雨水的能力。

  (二)推进公园雨水调蓄利用系统建设。在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设项目中,逐步推广使用透水性铺设材料,增加地面下渗量来消减雨水泾流。因地制宜规划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雨水塘、生态堤岸、生物浮床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园路、绿道和停车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等,提高雨水渗透能力,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峰值和流量,净化雨水径流,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三)积极推进屋顶绿化建设。我局配合市发改委制定《广州市推进屋顶绿化工作方案》,计划在2017--2020年在全市结合现有建筑屋顶的承载能力和防水现状考虑绿色屋顶建设工作。同时我局负责制定《屋顶绿化建设工程验收办法》和《屋顶绿化养护技术指引》,加强和完善立体绿化的技术指导和养护管理监督。

  三、按照《意见》要求,积极铺开试点建设。按照《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的理念,我局重点围绕城市公园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等铺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一)公园绿地试点建设。我局在海珠湖东侧,新光快速路旁的绿化用地,已经开始了海绵城市绿地试点建设。项目铺装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达到雨水快渗的目的,并通过堆坡造形,促进雨水的下渗、蓄积、让雨水自然排入海珠湖。坡下种植观花乔木景观林,既有利于蓄水,也有利于营造花景景观。

  (二)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湿地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也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构建提供条件。天河区的大观湿地公园是广州第一个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改造和建设的,充分利用原来的烂水塘,建设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以及休憩科普旅游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改造时,大观湿地公园保留了部分鱼塘,增加了部分新水塘,多个水塘形成了十几级落差的"海绵泡",以连串湿地泡为海绵蓄水体中心,与可渗透广场、可循环材料栈道、透水绿道乃至高压线下方的空间,共同构筑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公园上游为初级净化区,下游包括深度净化区和生物栖息区,最终经杨梅河下游汇入车陂涌,有效缓解了车陂涌的防洪排涝压力。

  请将上述意见综合答复人大代表。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2017年2月20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