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政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政务要闻

前方高萌!猫头鹰CP定居广州天河公园

发布时间:2021-04-07 14:42:38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快看,猫头鹰出来了!”近半个月,在天河公园南门斜坡附近汇集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他们手持“长枪短炮”围在一棵大树周边,大小镜头瞄准的对象正是近来在树上“落户”的两只小小的猫头鹰。

  专家指出,在天河公园出现的猫头鹰为斑头鸺鹠,俗称“小猫头鹰”,属于广州常见的鸮形目鸟类,目前正处于繁殖期,建议观鸟和拍摄的人群应与猫头鹰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

  

  近日在天河公园出现的斑头鸺鹠。赵广胜 摄。

  公园枝头上筑“爱巢”  呆萌猫头鹰成“网红”

  4月6日下午一点整,当记者来到猫头鹰筑巢的大树附近时,不下20位摄影爱好者早已架好了各式专业的摄影设备。猫头鹰所居住的大树约有八层楼高,树干中段一个天然形成的树洞已成为这对猫头鹰的小窝。现场所有镜头整齐划一地对准了树洞口,随时准备抓拍猫头鹰出洞的瞬间。

  记者了解到,从两个星期前,这对“网红”猫头鹰就现身广州天河公园,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守候,希望记录下它们生活的精彩瞬间。

  不少摄影爱好者从外地慕名而来。“我们一大早就从中山开车过来了。”谭师傅是一位专业摄影师,在工作之余会和几位同好一起拍摄鸟类。得知天河公园有猫头鹰“安家”后,他立马约上同好们前来拍摄。匆匆地扒完手中的盒饭,谭师傅急切地回到自己的相机旁边检查镜头,这时,同伴摄影师才离开位置去吃饭。

  

  猫头鹰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守候。谈小华 摄。

  正式入夏的广州已十分炎热,而比炎热更恼人的则是数不清的小飞虫。在树下守候的三个小时里,小飞虫不断地爬到南都记者的手臂上,不一会便感觉皮肤瘙痒难耐。而谭师傅等人在位置上不为所动,他们不时地检查着镜头的对焦和曝光,生怕错过了猫头鹰出现的瞬间。“我们从外地过来,只要拍到猫头鹰的照片就值了。”

  “出来啦!出来啦!”下午四点半,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出现在洞口。所有正在聊天的摄影师们立刻停止交谈,只有快门的声音在此起彼伏。小家伙似乎很警惕,在洞口探头探脑了五分钟,确认周围没有任何威胁以后,才离开洞口,飞向更高的树梢上俯视着自己的领地。“终于拍到了!”谭师傅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拍到的照片,“这一趟果真没白跑,收获满满!”

  不少路过的市民也目睹了这一精彩瞬间。市民张女士接孩子路过此地,她表示,自己和孩子都是第一次在生活中见到猫头鹰。“猫头鹰真的很可爱啊,同时又给孩子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生态课,希望它可以多抓一点老鼠!”而住在隔壁小区的刘姨则表示,猫头鹰在市区公园内落脚,就是对这片地区环境的认可。

  不过,另外一只猫头鹰在哪呢?谭师傅在晚上六点左右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在第一只猫头鹰出现后一直在现场蹲守,直到离开时也没有看到另一只猫头鹰露面。“可能是在树洞里孵蛋了。”谭师傅猜测。

  

  网红猫头鹰原是斑头鸺鹠CP

  安居天河公园不愁吃喝

  猫头鹰是鸮形目猛禽的俗称,在广州市境内广泛分布着领角鸮、斑头鸺鹠以及领鸺鹠等鸮形目物种。那么,此次在天河公园内落户的猫头鹰是何方神圣呢?经过专家辨认,确定这对猫头鹰为鸮形目鸱鸮科鸺鹠属的斑头鸺鹠。

  “斑头鸺鹠在繁殖季节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会轮流外出寻找食物,剩下的一只就会在巢里孵蛋。”据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理事赵广胜介绍,斑头鸺鹠在非繁殖季节是独居性鸟类,只有到了每年4月份的繁殖季节,才会与异性配对,并选择高大树干上的树洞作为繁殖巢穴。

  除了这个天然形成的树洞满足了斑头鸺鹠的繁殖需求外,赵广胜表示,天河公园的环境也非常适合斑头鸺鹠的居住。他介绍,斑头鸺鹠属于食物链上层的物种,平时主要以昆虫、小鸟、鼠、兔、鱼、蛇、蛙等小型生物为食,“天河公园有湿地、有树林,有很多的蛙类、鼠类、蜥蜴和小型鸟类,斑头鸺鹠在公园里是不愁吃喝的。” 赵广胜建议,观鸟和拍摄的人群应与猫头鹰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打扰猫头鹰的正常生活。

  

  

  近日在天河公园出现的斑头鸺鹠。赵广胜 摄。

  发现猫头鹰后,天河公园管理方第一时间用警戒线将斑头鸺鹠巢穴所在的大树和周边区域围住,维持好现场秩序,并提醒摄影爱好者切勿大声喧哗,以免猫头鹰受惊。上周,天河区相关部门已派员到现场了解情况,确认两只斑头鸺鹠已经是成鸟,可以自行飞行觅食,身体并无异常,建议继续留在原地保护。为此,天河公园管理方也呼吁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拍鸟的同时尽量不要去打扰它们,还鸟儿一个安静的家。

  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萌物”仍需加强保护

  “斑头鸺鹠原本是广州比较常见的一种猫头鹰。”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慧建研究员认为,以往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大树木越来越少,包括斑头鸺鹠在内的所有猫头鹰的栖息地被侵蚀,加上城市内的噪声污染以及夜间光污染日益严重,对它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捕猎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城市内难觅猫头鹰的踪迹。

  对于斑头鸺鹠落户天河公园一事,胡慧建认为这对城市生态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公园里大树多了,晚上例如广场舞等发出大量噪音的行为少了,人们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提高了。”胡慧建介绍,目前广州境内的猫头鹰不仅数量有所恢复,物种的多样性也在提高,“整体上呈现数量增长的趋势,但离回到历史最好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斑头鸺鹠与其他的猫头鹰一样,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此针对这两只猫头鹰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胡慧建建议,应尽量控制周围工地和住宅区在夜间发出的噪音和照明,同时可以在树底下设置一些金属阻隔物,防止流浪猫爬上树干威胁到鸟窝的安全。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强特别提醒,繁殖期部分鸟类在人为干扰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弃巢”的现象。“如果斑头鸺鹠繁殖期间其栖息地或者正常繁殖行为受到较大干扰,它们可能会弃巢,然后飞到另外的地方,巢里的鸟蛋也可能因此受损。”因此,不干预、不打扰才是对鸟儿最好的保护。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