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科研团队,采用多基因座DNA条形码,成功建立一种濒危物种微量快速鉴定技术,相关成果以“A multilocus DNA mini-barcode assay to identify twenty vertebrate wildlife species”(利用多基因座微型条形码方法鉴定二十种野生脊椎动物)为题发表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iScience上。
科研团队计划开发了一种多重分析方法,以建立快速高效的鉴定技术。由于线粒体DNA可以弥补核DNA不足的问题,科研团队选取线粒体Cytb、COI、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设计了20种物种特异性引物以扩增上述基因的短片段,这些片段序列能够识别20种脊椎动物野生动物。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种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最低只需要5pgDNA。此外,该方法能有效地从2种样品的混合物中区分出较低含量的样本(≥1%),并且能成功识别非损伤性取样的样本、DNA被抑制的样本、人工降解DNA的样本和病例样本。这是一种敏感、稳健、实用和易于解释的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犯罪中的法医鉴定。
全球范围内,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与走私事件频繁发生,各国在保护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由于难以对残缺的脊椎动物形体以及其制品作出有效的形体鉴定,常常导致司法定刑上的困难。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有效分子标记,是法医调查中追踪样本来源真实、快速的鉴定技术,但是对于野生脊椎物种,条形码技术还存在较大的空白。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多种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形体残缺而难以对其作出有效鉴定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