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流溪河畔,绿意葱茏,古木参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林长制工作,切实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4月16日,广州市流溪河林场举办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培训,各级林长、护林员及技术人员共40余人参加。
培训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叶少萍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解读为核心展开授课,通过“理论+案例”双线并行的方式,系统讲解了古树认定标准、健康评估体系及养护复壮技术。叶高工结合实地调研数据,重点剖析了“树洞修复”“病虫害绿色防控”“根系生境优化”等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国内古树救治的成功案例。培训内容以“抽丝剥茧”的讲解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养护实招。互动环节中,授课专家结合林场现有古树资源养护情况与各位参会人员展开交流讨论,气氛热烈。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活档案”,更是乡愁的“情感锚点”。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广州流溪河林场已实现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全覆盖,现有的17株古树及后续资源不仅是林场的活坐标,更承载了一代代林场人的岁月乡愁。接下来,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林长+古树管家"责任体系,细化养护任务,实现“一树一档”动态管理;二是强化监测手段,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人工巡护和无人机巡检,建立古树健康数据库,切实筑牢生态保护防线;三是加大科普宣传,结合自然教育课程推动全民参与,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守护流溪河畔的绿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