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在穿山甲肠道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8月5日,广州动物园陈武科研团队联合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张志刚研究员科研团队在SCI收录期刊JGG(遗传学报英文版,中国科学院分区遗传学一区,IF2019=5.086)发表题为“Comparative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from Captive and Confiscated-rescued Wild Pangoli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比较了穿山甲肠道微生物在人工圈养和野生环境下的微生物组成与功能变化。该论文在遗传学报网站上作为亮点文章推荐。广州动物园科研部吴亚江参与此项研究。
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贸易受害最大的动物种类,其中极度濒危的马来穿山甲和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形势尤为严峻。人工圈养已成为救助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穿山甲的人工圈养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胃肠道疾病是圈养穿山甲的主要死因之一,其中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宿主健康和疾病状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结合16S rRNA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数据,比较了人工圈养与罚没救助的野生马来穿山甲、中华穿山甲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并探讨不同圈养时间以及救助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疗与否对穿山甲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该研究为优化圈养救治穿山甲的饮食结构、选择使用抗生素,探讨潜在的患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该类群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