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作为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有接近300种被收录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兰科羊耳蒜属(Liparisspp.)植物,它们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羊耳蒜属植物多为地生或附生,其唇瓣为羊耳状,而它的假鳞茎像蒜瓣,故得名羊耳蒜。由外层向内层分别为:中萼片、侧萼片、花瓣、唇瓣、合蕊柱。花色为黄绿色居多(一般初开时绿色,而后渐渐转变为黄色),也有紫色、橙色等。总状花序,蒴果倒卵状长圆形,里面包含上万颗种子。
生活习性
羊耳蒜属植物喜欢生长于郁闭度高且湿润的石壁及树干中下部,但也有部分生于树干中上部,如镰翅羊耳蒜(L.bootanensis)。在迁地保护工作中应尽可能模拟原生境的环境条件,使用雾化器提升环境湿度。为保证根部的呼吸,种植基质宜使用植金石、火山岩和松树皮的混合植料。
在自然界中,羊耳蒜属植物可以在风、蚂蚁的协助下,借助花粉块自身的重力作用进行自花授粉。但不同羊耳蒜种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罗氏羊耳蒜(L.loeselii)和羊耳蒜(L.campylostalix)可借助雨滴驱动授粉,传粉机制为其花粉块并非直接跟雨水接触,而只是借助了雨滴的冲击力,本质上得益于药帽的特殊构造,也不存在雨水胁迫的问题;丛生羊耳蒜(L.cespitosa)在高湿或雨天环境中实施闭花授粉;对于镰翅羊耳蒜(L.bootanensis),有学者推测其自花传粉的实现可能与花朵在不同开花阶段合蕊柱和花序轴的夹角改变有关。
种类介绍
2004年版《中国植物志》记载全属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有七十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及热带森林中。
紫脉羊耳蒜(L.aureolabella)假鳞茎圆形,黄豆大小;叶卵状椭圆形,叶脉突起;叶脉、叶背、花葶和花被均为紫色,因此得名紫脉羊耳蒜。在野外伫立着犹如一个个紫色的小精灵。
镰翅羊耳蒜(L.bootanensis)假鳞茎卵状长圆形,呈现绿色;叶狭长倒披针形;花初开时为黄绿或翠绿色,有时稍微带褐色,后转变为橙色,蕊柱的上部具有镰刀状翅,故名镰翅羊耳蒜。
圆唇羊耳蒜(L.balansae)假鳞茎近卵形;叶倒披针形;花初开时深绿或墨绿色,后转变为橙黄色,唇瓣似圆形,故名圆唇羊耳蒜。
扇唇羊耳蒜(L.stricklandiana)植株较高大,假鳞茎近长圆形;叶倒披针形;花初开时为淡绿或黄绿色,后转变为黄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唇瓣似扇子的模样,故名扇唇羊耳蒜。
濒危原因
羊耳蒜属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兰花大致相同。首先由于羊耳蒜属植物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导致野生羊耳蒜资源被过度采挖买卖,原生境被破坏。
其次,羊耳蒜属植物的花没有胚乳,缺少营养供给,种子很难萌发,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需要依赖真菌共生,导致发芽率极低。再加上分布地狭窄、传粉昆虫的特异性等,都导致了羊耳蒜属植物的稀缺性。
镰翅羊耳蒜
紫脉羊耳蒜
圆唇羊耳蒜
扇唇羊耳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