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苏铁为我国云南省特有种,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因授粉困难、萌芽率低、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野生居群能否稳定繁衍还是未知数。图为滇南苏铁雌球花 徐克学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保护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是一项全民性保护行动。中国绿色时报社与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从今日开始,联合推出《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专题,系统集中介绍我国部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品貌特征及生存现状,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共同关注,加强科学拯救保护。
滇南苏铁 徐克学摄
滇南苏铁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
濒危等级:极危
致危因素:授粉困难,自身繁育能力差,萌芽率低
性状特征:滇南苏铁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茎干高1至3米,20至50枚羽叶集中生于枝干顶部,全柄几乎均有短刺;叶片呈纸质,边缘稍反曲或微波状,上面隆起下面平;小孢子叶球卵状,黄色,小孢子叶柔软,顶端凸尖,大孢子不育,顶片宽卵圆形,基部浅心形,背面有绒毛,腹面光滑,具15至23对裂刺;种子3至4对,卵状,黄色,光滑无毛;4至5月开花,10至11月结果。
包括滇南苏铁在内的苏铁属植物,与常见的银杏一样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单株或者仅有一种性别的植株无法形成种子繁衍后代,加上生长发育周期长、雌雄成熟期不同、单一甲虫授粉影响结实率、种子传播距离短、种子休眠期长达5至8个月、发芽率低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全部沦为濒危植物。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滇南苏铁现存不足1000株,仅分布于蛮耗镇牛棚村委会、保和乡核桃寨村。加之生境破碎化严重,物种生存栖息地已大量丧失,居群分布的滇南苏铁呈明显的片段化、零星化,并面临着放牧、人为采挖等威胁,沦为濒危物种。野外考察队目前尚未发现一株开花的滇南苏铁植株,居群能否稳定繁衍还是未知数,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育措施。
华盖木 徐晔春摄
华盖木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
濒危等级:极危
致危因素:自身繁育生存能力低
性状特征: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40米,树干挺直光滑,树冠宽广,根系发达;叶片肉质,先端钝圆;两性花,单生于枝顶;聚合果倒卵圆形,有粗皮孔;隔1至2年开花一次,4月开花,10至11月结果。
华盖木花单生枝顶,硕大艳丽,香气浓郁,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很高 蒋宏摄
1978年,被誉为“华盖木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玉壶发现了华盖木,经过深入研究,他最终确定这是一种尚未被记载的木兰科新属物种。根据其外形特征,刘玉壶将这个树种命名为“华盖木”。
起源于1.4亿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华盖木,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少且最古老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被喻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由于华盖木的材质较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当地村民当作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的木材,致使其被过度砍伐。多年来的人为破坏,导致沟谷中原有的华盖木现已变得极其稀少,目前仅在小桥沟有7株华盖木呈单点状分布,种群非常脆弱,结构严重失调。
与此同时,华盖木自身的繁育生存能力极低,加之其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气味,易招致昆虫等生物的叮咬,种子很难成熟。成熟的种子表面又覆盖厚厚的油脂,油脂包裹着种子,致使天然萌发十分困难。另外,华盖木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苛,仅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畴县和马关县海拔1300至1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分布范围十分狭小。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研究员曾庆文,为了抢救濒危的木兰科植物,摸清其濒危种类和濒危机理,自2000年开始,多次赴云南华盖木原
产地开展研究。最终于2011年5月6日至15日,在曾庆文的指导下,我国完成了对华盖木进行人工异株植株授粉的实验。目前,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华盖木自然分布区的11个地点,已有1.5万余株不同苗龄的华盖木先后回归。
元宝山冷杉球果 刘演摄
元宝山冷杉
保护等级:国家一级
濒危等级:极危
致危因素:结实周期长(3至4年),天然更新不良
性状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红褐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褐色无毛;冬芽圆锥形,褐红色,带树脂;球果直立,短圆柱形,两端钝圆,成熟时淡褐黄色;种子呈椭圆形,淡黑褐色;5月开花,球果10月成熟。
元宝山冷杉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其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古代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古气候与古地理,特别是第四纪冰期气候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元宝山冷杉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生长周期长、生境狭窄,仅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元宝山海拔1700至205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急需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物种的繁衍。
元宝山冷杉 刘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