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岭南园林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的石景

发布时间:2024-07-09 16:32:13 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

  林广思 吕博文

  北宋郭熙(1023年—约1085年)在《林泉高致·山水训》写道:“石者天地之骨也”,意为石头是天地万物的骨骼。在园林中亦如此,石景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之一,具有丰富空间,深化意境的重要作用,早在五代十国的南汉王朝(917年—971年),岭南地区就有以置石为主景的仙湖药洲,以湖中形态各异的九块奇石为主景,象征九曜星宿,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园林石景遗迹。

  散点置石是岭南园林中一种传统且较为常用的营造石景的手法,由一块或几块单独的天然山石组成,又被称为“立石”或者“石笋”。这类石景与大型的假山不同,不是自然山水的缩影,是以山石在自然中的真实尺寸出现在园林之中,以天然山石的型体和质感为特色,配以花丛灌木,为园林增添更多的自然氛围(图1)。散点置石常结合园林的游览路线布置,点缀在园路旁、转角处、台阶两旁等处,增添园林野趣,丰富游览体验;也可与园林建筑结合布置,常放置在建筑入口处作为“迎宾石”(图2),给建筑增添野趣,同时引导游客;还可布置在园林建筑的墙角处,配合植物活化建筑“死角”。

1.png

  图1 佛山梁园中的散点置石(图源:陆琦.岭南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1.)

2.png

  图2 流花湖公园流花西苑建筑门口的立石(2024年,吕博文摄)

  岭南地区“立石”所用石材多为英石,属于石灰岩石,多产于广东英德,故又称英德石。英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质地细腻,易受风化与侵蚀形成沟、缝、孔、洞等形状,既可作为单独的立石,也可作为叠石假山的材料,颇受历代文人喜爱。

  除了单独的置石,叠石假山也是岭南园林中常见的石景。与散点置石不同的是,叠石假山是模拟自然山体的特征,由多个天然山石堆叠而成,风格通透开敞,造型逼真多样,有峰峦叠嶂,也有悬崖峭壁,还有山谷洞穴。岭南园林的叠石假山常常就地取材,如英石、珊瑚石、花岗石、石乳等,结合叠砌、堆垒、塑山等叠石技艺,形成玲珑通透的石景。

  岭南园林中,叠石假山常与建筑和水体结合,相互衬托,呈现独特而和谐的景观效果。叠石假山与建筑结合设置,可作为建筑的基座,增加建筑的高度和气势,仿佛置于自然山林之中,也可依附建筑墙壁叠石形成壁型假山,如广州泮溪酒家的“东坡夜游赤壁”(图3)。同时,叠石假山也可单独作为园林中的建筑出现,如叠石为梯,作为空间的过渡,有登楼如登山之感,如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图4),就可通过狮子造型的假山攀登至平亭的屋顶平台,不仅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性,还形成了一个绝佳的观景赏月之处。还有由叠石组成的假山石洞,也有类似的作用和效果。

3.png

  图3 广州泮溪酒家的“东坡夜游赤壁”壁型假山(2012年,林广思摄)

4.png

  图4 东莞可园狮子上楼台假山(2021年,黄明铉摄)

  在自然中,山与水是一对常见的组合,彼此依存,相互衬托,叠石假山在岭南园林中也常与水体一起出现,模拟自然的山水局势,如山溪局、壁潭局、山池局和洲渚局。山溪局模仿了自然界中山间溪流的景观,岸线曲折活泼,溪流蜿蜒而下,营造自然的山水意趣。壁潭局常用于面积不大的庭园中,在有限的空间中模仿壁下寒潭之景,在壁潭局中假山的高度一般大于水面的宽度,高耸陡峭的壁型假山配以山脚静谧的潭水,既丰富了庭园的层次,也利用水面的反射效果,在视觉上拉长了庭园的纵向空间,显得更加深邃高远(图5)。

5.png

  图5 潮阳西园的壁潭局(图源:陆琦.潮阳西园[J].广东园林,2007,(02):78-79+83.)

  山池局与壁潭局相反,假山高度要小于水面宽度,营造出环山抱水、开朗深远的园林景色。洲渚局模仿的是水中洲渚之景,假山在水池中形成小岛或沙洲,广州的仙湖药洲就是典型的洲渚局势(图6)。随着时代的进步,岭南地区现代的城市公园中还出现了山瀑局,模拟自然中的山间瀑布,利用假山叠石形成高度落差,池水从假山顶端倾泻而下,形成飞瀑,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可降低周围温度,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图7)。

6.png

  图6 广州仙湖药洲遗址(2024年,吕博文摄)

7.png

  图7 广州松园宾馆的假山瀑布(2024年,吕博文摄)

  岭南园林中的石景历史悠久,深受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园林规模、山石取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艺精细,造型逼真,风格玲珑通透,既可作为点缀,也可作为园中的主景,还能作为阶梯蹬道,是岭南园林中集观赏性与娱乐性为一体、融合技术与艺术的重要元素。

音频:

岭南园林的石景-粤语版


岭南园林的石景-普通话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