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岭南园林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岭南园林文化

山庄旅舍

发布时间:2025-02-28 11:12:40 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

  林广思 吕博文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高层互访频繁进行,外事接待需求迅速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山庄旅舍应运而生,它不仅接待过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外交历史上的诸多重要时刻,因此也被誉为“广州的国宾馆”。

  山庄旅舍一期位于广州白云山摩星岭景区苏家山的东侧,建成于1965年。项目由时任广州市副市长林西亲自指挥,莫伯治、林兆璋、吴威亮、吴泽椿、丁健达等人共同设计,后又在1985年和2001年分别经历了两次修缮改造,包括原有建筑的扩建,新增了二期的复式套房和综合楼。2016年9月,山庄旅舍被纳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山庄旅舍一期的选址与双溪别墅相似,三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故沿山势布置建筑,以山中的月溪为线索,设计前庭、中庭、内庭和后庭四个串列的庭园,并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组景和造景(图1)。山中的溪水被引入内庭,打破了庭园内外的界限,使得内外景色浑然一体。同时旅舍的各种功能与庭园结合,建筑造型轻巧简洁,依山而筑,形成多层级的庭园建筑群(图2)。

图片1.png

  图1 山庄旅舍一期总平面图(来源:石安海.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 1949~1990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9.)

图片2.png

  图2 山庄旅舍鸟瞰效果图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国家建委建研院设计研究所. 旅馆建筑[Z]. 北京:中国建筑学会, 1979:30.)

  前庭是山庄旅舍的前导空间,地势最低,以山池为中心组织空间,为典型的水石庭(图3)。池畔种植着枫香、白兰等植物,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层次分明。步道蜿蜒通向亲水活动区域,整体景致开阔清朗,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意境。前庭西南侧的池边坐落着一座船厅形餐厅,厅内设置带有睡莲水池的中庭,游客在其内部可透过落地玻璃尽情欣赏前庭的美丽景色。

图片3.png

  图3 前庭的船厅与水池 (2019年,王曲荷摄)

  沿主路往前,来到中庭,这是一个用环形道路围合成的缓坡平庭,由曲折游廊、睡莲池塘、石景与不同高度形态的植物相搭配而成(图4)。各类景物的高度逐渐上升,从而将中庭两侧高度不一的建筑自然衔接。山茶等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不仅阻挡了游客的视线直接进入内庭,还打破了单调的空间节奏,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在游赏过程中创造视觉惊喜。

图片4.png

  图4 中庭的池塘与植物(2019年,孙卫国摄)

  沿游廊向前,登上台阶穿过门厅,便进入了由客房围合而成的内庭。与前庭的开阔不同,内庭的空间更加收束且封闭,以中心的水石为主景,通过环水的景廊连接四周的平庭和客房(图5)。客房随山势逐级提升,环水景廊也随之逐层叠升,带来富有韵律和层次感的空间体验,使得每一步前行都有视觉与感官上的新享受。

图片5.png

  图5 内庭层次丰富的空间(2019年,林广思摄)

  离开内庭后,游人可沿着阶梯穿行于山野之中,最终抵达以跌落山溪为核心景观的后庭。后庭有一名为“睦然亭”的松皮小亭,掩映于周围山溪和植被间,共同营造出“竹里通幽,松寮隐蔽”的幽静氛围(图6)。山庄旅舍二期位于一期的东南边,新增了两组复式套房与综合楼,二期的建筑更为集中,将各种功能整合于综合楼内,扩大了接待面积,接待和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便利。

图片6.png

  图6 后庭的睦然亭(2019年,王曲荷摄)

  山庄旅舍是现代岭南庭园的代表作之一,巧妙地用多种方式融合了岭南传统庭园与现代建筑。通过运用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塑造出不同于传统庭园的曲形游廊,保留传统庭园空间组织方式的同时,还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并以简洁利落的设计语言传达出现代主义思想。山庄旅舍的设计既延续了岭南传统庭园畅朗轻盈的特征,又体现出现代主义建筑空间明朗通透、线条轻快流畅的特征,是岭南现代庭园从理论探索迈入成熟创作实践的标志。

山庄旅舍-普通话版


山庄旅舍-粤语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