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科普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活动

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在云豹基因组研究及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上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3-10-16 16:23:17 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10月,由广州动物园科研团队参与完成的学术成果“How 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louded Leopards Inform Their Conservation(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云豹演化及其遗传保护)”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云豹的基因组,阐明云豹森林适应性的遗传适应机制、云豹种群的现状,并针对云豹的种群危机提出了保护对策。

  云豹作为现代猫科动物最为古老的物种,对于研究整个猫科动物系统发育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云豹拥有独特而鲜明的性状(如大犬齿、长尾巴、云斑状皮毛等)有利于揭示其相应性状的分子机制,其基因组多样性和种群历史的研究能够对其物种保护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分别从博物馆、动物园、大学等机构采集30多份样本,囊括云豹属所有物种。研究显示云豹科共分为云豹和巽他云豹两个种,云豹又分为大陆云豹、台湾云豹和尼泊尔三个亚种。基因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云豹具有高度的遗传独立性,古气候和海平面高度的变化,以及大陆桥的消失促使云豹属内的隔离成种,遗传信息表明云豹进化出来大犬齿、云斑、长尾巴都表明云豹对树栖生活高度适应,极其低的基因组杂合度和高水平的近亲繁殖是云豹现存种群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云豹繁育难的主要原因,引发云豹种群的生存危机。论文全面评估云豹种群的遗传结构、适应潜力和进化动力学,提出了云豹保护关键性措施,有利于维持野生和圈养的遗传多样性,规划保护区并改善圈养繁殖,以帮助云豹的保护和恢复。

图片5.png

云豹与家猫的基因组比较

图片6.png

云豹的适应性进化

图片7.png

云豹种群的基因组杂合度极低,近亲繁育严重,这与栖息地破碎化有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微信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