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坡鹿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是我国现存的17种鹿类动物中最珍贵的一种,与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同被纳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由于人类的盲目猎捕及生境不断萎缩,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各地的海南坡鹿,一度锐减到濒临灭绝的26头。1976年通过建立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和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并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野外种群得以恢复,目前我国坡鹿的数量已经恢复到 2000 多只,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又渐渐恢复了生机。
在野外状态,海南坡鹿活动于比较开阔的矮灌木林或多草的沼泽地段。白天隐蔽在灌丛或草丛里,清晨和傍晚出来进食,吃各种青草和嫩树枝叶,爱舔食盐碱土,奔跑速度快,善于纵跃,警惕性很高。
坡鹿拥有特殊的鹿角
雄鹿的头上顶着一对形状特殊的鹿角,不同于其他鹿类,坡鹿的角有一个大而弯曲的眉叉,与后面弯曲的主干前后呼应,形成一个"C"字形的角。正因为坡鹿的角上有如此特殊的眉叉,所以人们也叫它们眉杈鹿。
坡鹿的反季节繁殖习性
大部分鹿在秋冬交配、春夏产仔,唯独坡鹿是鹿科中的怪胎,是在春夏交配秋冬产仔。一般来说,春夏季是草木繁盛的季节,但是对生活在海南的坡鹿而言则不然。春末夏初是旱季,坡鹿的食物缺乏,体质较差,不利于产仔和哺育幼仔;而秋冬季节是雨季,坡鹿的食物反倒充足,身体强健,因而有利于产仔和哺育。坡鹿的这种反季节的繁殖习性,是长期适应海南岛热带环境的结果。
发情期的成年雄鹿之间会为争夺霸主地位而战斗。一旦势均力敌的雄鹿相遇,搏斗将十分激烈,有的鹿角被折断,也有的伤痕累累。如果两只雄鹿的鹿角不慎勾连在一起,就会因无法分离而双双阵亡。
广州动物园的海南坡鹿是国内动物园最大的圈养种群,并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种群,为野外濒危的物种提供备份。海南坡鹿于2000年在广州动物园取得首次繁殖,至2022共繁殖40多只,目前种群数量达到20只,海南坡鹿在广州动物园种群培育的成功,在易地保护上起了示范性作用。